药食同源创新产品的公众态度及发展条件探究——以新式中药饮品为例

  近年来,随着“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逐渐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养生经济”发展迅猛[1]。2022年5月,新华网联合汤臣倍健、京东健康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35岁的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年轻人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2]。药食同源的概念起源于中医的药食养生理念,“用之充饥则谓之食, 以其疗病则谓之药”[3],多研究显示, 药食同源中药材活性成分在延缓衰老、抗抑郁、降血糖和尿酸、改善肠道功能、防治肝损伤等方面均可发挥良好作用[4-10]。药食同源在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不断被挖掘, 成为国民健康生活未来发展大方向。

  中医药搭乘“国潮风”,将时尚元素融入药食同源领域,消费品牌也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新老融通,将互联网思维赋予到药食同源中,新式中药茶饮应运而生。随着“在中医院喝到了中药奶茶”“中药房配酸梅汤”“东阿阿胶奈雪联名奶茶”等话题在互联网出圈,运用药食同源理念推出的新式中药饮品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养生新趋势。本文基于网络相关热门话题,将公众评论作为研究内容,使用情感分析方法分析公众对新式中药饮品的态度,挖掘药食同源产品市场的现有优劣,为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社交媒体作为当今典型的热门话题聚集地,是绝大多数人获取日常信息、表达看法的主要渠道,本文对比抖音、微博、小红书、B站等多个社交平台中新式中药饮品话题下的用户评论,发现B站相关视频的用户评论在篇幅和内容丰富度方面质量最高,包含更多中药药性科普和对产品的理性分析,评论内容的可深挖性更强,综合考虑评论文本的数量、长度、可用信息等多个维度,最终选择B站用户评论作为研究对象。在B站搜索“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店酸梅汤”等词条,以视频内容关联度、视频播放量、用户评论数量等为主要条件筛选返回结果,确定了16个播放量过万的有关新式中药茶饮视频,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八爪鱼采集器爬取筛选出的B站视频用户评论,共得到4 874条原始数据。对同一用户的重复发文、表情包数据等进行清洗,保留不同用户的相同发文内容如“想喝”“大力支持”等,删除与新式中药茶饮无关的评论内容,最终获得3 856条数据。数据清洗过程中同步对用户评论中的错别字进行修正,并基于网络词、敏感词、缩略词等建立自定义词典和同义词词典,使用jieba分词工具对清洗后的文本进行分词,分词结果将作为后续情感分析的基础。

  1.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微词云的情感分析模块对清洗后的B站用户评论进行情感极性分析,以了解公众对于此类创新药食同源产品的态度和总体情感倾向。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 SA) 又称为倾向性分析和意见挖掘,是对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的过程,其中情感分析还可以细分为情感极性(倾向)分析、情感程度分析、主客观分析等。自动化的情感分析工具相比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更有效率,提高了可用信息量[11],还可以基于消费者态度有效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2. 结果

  在微词云中进行情感分析,选择数据所属行业为“在线视频”类别,导入自定义词典和同义词词典以提高评论文本情感极性划分的准确性。对B站新式中药饮品相关视频用户评论的情感进行划分可知,正面情感占比为33.57%、中性为30.50%、负面为35.93 %,整体看来公众对该类产品的接受度尚可,但也有不少人对创新中药饮品抱有消极态度。本文将借助词云图(图 1、图 2、图 3)展现文本分词后的高频词汇,结合不同情感倾向下的具体评论内容(表 1、表 2、表 3)对评论主题进行划分,总结归纳公众的主要关注点,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

  

  图 1 积极评论高频关键词词云

  

  图 2 中性评论高频关键词词云

  

  图 3 消极评论高频关键词词云

表  1  积极用户评论主题划分及具体评论内容示例

主题 用户评论文本
  【高频词: 好喝, 健康, 养生, 想喝, 想吃, 药膳, 很需要, 全国推广……】
日常化食养 这些东西我在家有空就会自己煮, 可惜经常没时间, 如果连锁店能开到我家周围就好了。
  现在快节奏生活, 中药要自己买回去熬的话太麻烦了, 所以更希望有这些便利的方式来进行身体调理。
  中药房做的老方子酸梅汤是真的好喝, 每年买个200袋放冰箱里过夏天。
  【高频词: 支持, 创新, 药食同源, 支持中医, 与时俱进, 创意……】
中医药创新 其实我觉得别管味道咋样, 创意很值得推荐与提倡, 传统行业想重新焕发光芒, 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变和创造性转化。
  我觉得很好, 传统行业与时俱进。
  文化创新, 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 值得鼓励呀。
  【高频词: 传承, 发扬, 传统文化, 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推广 中医发现了自己的推广之旅。
  本质上还是奶茶, 只不过改善一下, 对上瘾或者戒奶的人群有些好处, 更多的是体现弘扬和创新中药文化的意义。
  挺好的, 既迎合了年轻人又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真的很棒, 我支持, 有机会去看看。
  发扬中医, 迫在眉睫, 这不失是种好方式。

 

表  2  中性用户评论主题划分及具体评论内容示例

主题 用户评论文本
  【高频词: 广东凉茶, 酸梅汤, 药膳, 养生, 把脉, 凉茶铺, 体质, 煲汤……】
个人经历分享
及相关知识科普
酸梅汤他那个药性是寒性的, 所以不能喝凉的, 像是有胃酸, 肠胃不好的, 其实都得适量。其次就是有的人身子虚, 也喝不得这种, 还是得挂个号, 最好让中医把把脉, 然后看看能喝什么, 因为中医药膳的饮品不止酸梅汤一个, 也有很多好喝的饮品和方子, 大家按需购买。
  中药方式不同药效也不同, 汤剂药效最强,治疗快, 丸剂和粉剂长期服用的, 等等。
  只是药食同源, 中药要发挥药效还是得有方子按克重走, 单一味药的话药效甚微。
  啊?我们广东凉茶铺除了酸梅汤, 还有火麻仁, 金银花露, 菊花饮……都是每天现煮啊, 而且提供杯装, 瓶装。现在才来火吗?
  【高频词: 在哪里, 同仁堂, 想喝, 加盟, 地址, 资格证, 仲景生活……】
询问购买渠道及加盟方式 就是可不可以普及全国并开通外卖, 按这个食谱那我天天吃, 爸妈不用担心我吃不健康了。
  我想知道那些中药吃的喝的在哪里有卖的。
  开这种甜品店需要药师资格证吗?
  建议全国每个市都开一个最好精确到区, 县, 乡, 镇都开一个, 不然我怕吃不到。
  【高频词: 味道, 好喝, 健康, 功效, 加冰, 好喝吗, 刷医保卡……】
中药饮品相关疑问 想知道中药奶茶这个品类执行什么国家标准呀?
  食药同源的药材, 有的都是炖肉的香料。那到底是去异增香, 还是真的有药效呢?
  凭病例能不能对症配茶?一般一个疗程是几杯?

 

表  3  消极用户评论主题划分及具体评论内容示例

主题 用户评论文本
  【高频词: 难喝, 噱头, 贵, 资本, 价格, 涨价, 跟风, 笑死, 营销……】
噱头及“智商税”产品 茶能减退药性, 有意思吗?这噱头, 唉。
  养生全靠一张嘴, 没什么实验数据理论依据, 一堆人不懂证明不了有既视为无的道理, 心甘情愿给黑心商人当小白鼠。
  【高频词: 是药三分毒, 寒凉, 体质, 不健康, 不能随便乱吃, 药性, 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 “是药三分毒”听说过吗?而且食品不能宣传有保健品功效, 药效就更不能提了!不然分分钟被人举报, 罚到你怀疑人生。
  中药不能乱喝, 要对症, 适合体质。店内没有中医坐诊就是喝了个寂寞, 甚至加重不适。
  本来喝奶茶要担心胰腺能不能承受, 现在加了中药还要担心肝脏了。
  有个问题, 你们化验过没有临床实验过没有, 确定中药配这些东西吃了有效果而且百利无一害?
  【高频词: 功效, 加冰, 不推荐, 高糖, 加糖, 添加剂, 没用, 不喝……】
功效存疑 有点药理常识的都知道: 中医不主张喝奶!尤其是牛奶, 非常寒凉。
  希望无良商人不要染指这些药膳, 打着中医的幌子, 里面添加科技与狠活!请无良商人和无良老板不要给中医抹黑请守住底线!谢谢。

  2.1 积极情感用户评论主题划分

  2.1.1 中药食养生活化,助力日常健康新选择

  图 1中“想喝”“很需要”“全国推广”等关键词展现出消费者对于中药健康饮品的迫切需求。普通人想要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自制养生饮品,面临对自身体质认识不足、缺乏时间精力、熬煮麻烦等困难,商业化的中药饮品瞄准有养生需求、对原料功效缺乏深入认知、不想费力研究食用方法的人群,可以在消费者想喝时快速出餐,契合了当代“快养生”的需求。“好喝”“健康”“养生”等高频词反映了消费者在口感、身体调养方面对该产品抱有的积极评价。相比高糖、高脂、多添加剂的传统奶茶,中药饮品加入中药材炖煮,原料更加天然健康,不同人群可以依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饮品。中药饮品经由商业化推出,在适口性方面也经历过多次尝试与调整,更能为众人所接受。药食同源原料与日常饮品的结合将中医的产品与服务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低门槛的健康管理选择。

  2.1.2 肯定新式中药饮品创意,支持中医药行业与时俱进、传承创新

  后疫情时代,国民的健康意识与需求被急剧激发,但出于对传统滋补食材“难吃”“制作复杂”“昂贵”等刻板印象,此类产品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依然存在壁垒,传统滋补品与新茶饮品牌的联名恰恰可以打通这个关卡。图 1中的“创新”“创意”“与时俱进”等关键词反映出大众对于新式中药饮品的销售模式及背后“药食同源”概念的认可,中医药传统产业与奶茶、咖啡等新兴产业的结合拉高了年轻群体的尝试意愿,一向被认为与美味、时尚无关的传统滋补品已经延伸进年轻人的消费场景中。新时代,新思维。新式中药饮品顺应了新一代“朋克养生”的思维模式,无论从人文、经济还是健康的角度出发,都是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一次很好尝试。

  2.1.3 宣传传统中医药文化新角度,提升新一代文化自信和认同

  在如何为健康买单这个问题上,年轻人有自己的“消费气质”,他们并不满足于以药品、保健品为主的传统功能性滋补方式。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代际人群养生观念差异观察》显示,在年轻群体心中养生产品的价值不只取决于功能属性,他们更看重消费体验,具有话题度、网红属性的产品更受青睐[12]。图 1中“传承”“发扬光大”等高频关键词也呼应了这一点。与奶茶营销渠道类似的新式中药饮品可以看作中医药文化的下沉式推广尝试,它褪却了传统中医药展示给公众的严肃印象,把养生功课简化并直接送货上门,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更日常化的方式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增进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改变新一代对中医药的刻板印象和固化思维,提高他们对传统行业的接受度和自信心。

  2.2 中性情感用户评论主题划分

  2.2.1 个人消费经历分享及中医药知识科普

  新式中药饮品话题的互联网爆火促使许多人跟风尝试,部分人群认为中药茶饮店类似于升级版的凉茶铺, 也有人由此联想到了同样以药食同源理念为基础的“广东凉茶”“酸梅汤”“药膳”等, 并分享了喝凉茶、中药煲汤及中药房抓卤料等日常生活经历。两广地区有着深厚的药食养生文化基础, 但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来说药食同源理念运用较少或不自知,该理念继承了中医辨证治疗的有关思想,按需进补而不盲目。一些有中医知识储备的人对“是药三分毒”背后特定的适用语境和内涵进行了科普,并以中药房酸梅汤为例指出, 虽然其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但本身湿气重、胃酸过多或存在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的人群不适宜饮用;中药饮品需要消费者先了解自身体质再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当提前咨询专业人员, 谨慎购买。

  2.2.2 询问相关产品的店铺地址和购买渠道, 呼吁全国推广

  由于部分B站视频仅介绍了新式中药饮品的推出和走红, 未提供相关产品的销售地址和渠道, 图 2中的“在哪里”“加盟”直观展现出人们对该产品的强烈兴趣和购买需求。现阶段,同仁堂、童涵春堂、张仲景大药房、华北制药等老字号纷纷拓展业务切入了中药融合奶茶的新竞争赛道, 一些城市的本地中医馆、中药房也推出了中药奶茶窗口, 但各大中医药企业的跨界入局还处于试水阶段, 许多新兴的中药奶茶品牌也还处于加盟招商阶段, 新式中药饮品的销售网络尚未全面铺开, 目前仅在部分城市有线下门店分布且数量有限, 难以满足全国各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互联网的大规模宣传铺垫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公众对该产品全国推广的呼声很高, 已有不少人询问相关加盟以及开店资质等事宜。

  2.2.3 关注消费体验, 对中药饮品的适口性、产品功效等多有好奇

  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相关的功能型消费, 面对中药与奶茶的新式组合, 从图 2和表 2中不难看出公众抱着诸多好奇: 中药饮品与传统奶茶的主要区分是有无中药材添加,主打卖点是药食同源、健康养生, 那么中药饮品用料是否区别于普通奶茶?原料是否无额外科技添加? 中药伴随有“良药苦口”“难喝”等传统印象, 中药茶饮的味道和适口性如何? 此外, 中药质量、添加量以及能够达到的养生功效也是公众询问较多的问题。

  2.3 消极情感用户评论主题划分

  2.3.1 商业化的新式中药饮品是“收割韭菜”的网红智商税

  中药奶茶作为中医药食同源理念现代化的载体之一,迎合了Z世代青年“朋克养生”的热潮,融合了健康养生和中医文化,有着火热发展前景,但对应图 3中“噱头”“网红” “营销”等关键词,该产品同样也面临收割智商税、中医离经叛道的质疑。此外, 中药饮品在定价方面也饱受争议, 不少人直呼“太贵”“喝不起”;与此同时, 由于游资囤积居奇, 2023年中药材涨幅巨大, 在此期间中药饮品话题在网络中热度飙升, 有人怀疑这是否是资本在暗中布局,人为打造的中药消费新趋势。因此,部分人群在评论中表达了对中药饮品大规模商业化后会推动中药材价格进一步水涨船高、增加未来正经就医成本等疑虑。

  2.3.2 是药三分毒,部分人群排斥无医疗目的用药

  虽然多数评论对中药奶茶的创意和其中传达的“药食同源”思想表示赞赏, 认为该产品可以作为日常食养新选择,但参考表 3中的具体用户评论可见, 也有部分人群对此表示担忧, 担心某些中药成分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质疑流水线式的奶茶店销售模式是否可以辨识不同“体质”进行产品推荐。在我国,“是药三分毒”的观念深入人心,评论区也多以此句为引,反对乱吃中药,认为“凡药都有偏性”,随意用药容易对肝肾等造成损伤。加之先前新闻曝光过有毒中药材,中药饮品中添加药材质量的未知性也让部分人群因此望而却步。

  2.3.3 中药饮品实际效果存疑, 随意组合会败坏中医药的口碑

  “功效”作为消极评论中出现频率第二的关键词,可以看出部分消费群体对于中药饮品的实际调养功能信任值较低。中药奶茶顾名思义,其原料中包含牛奶和茶汤,一些稍识医理的人指出在中医思想中牛奶性凉、茶解药性,这两者不宜与中药同时饮用, 否则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还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另外, 不少人在评论中提出中药奶茶若仅是基于传统奶茶添加中药材,其高糖、高脂、多添加的属性没有根本改变,再叠加可能导致的药物反应,疑虑中医药与奶茶若结合不当,导致的消费者不良体验反而会败坏中医药的口碑,不利于药食同源产业的长久发展。

  3. 药食同源创新产品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新式中药饮品是奶茶行业融合药食同源思想创新而成的产物,其爆火出圈从侧面展现出人们对生活化养生的深层需求,此类中药茶饮虽然在制作及销售方式上与预包装式的代泡茶包和养生谷物粉剂略有不同,但在配伍思路上区别不大,其产业发展经验同样可供药食同源赛道的其他同类产品所借鉴。本文基于公众评论和情感分析结果,总结我国目前药食同源饮品产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3.1 药食同源饮品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3.1.1 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公众尝试意愿较强

  药食同源是中医药几千年发展中已被验证的重要食养理念之一,与传统的药膳食疗等有着较深的联系,该理念的运用早已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国人对其接受度较高。后疫情时代,各年龄段人群都更加注重身体保养,养生群体年龄不断下移,药食同源产品兼具药食两性,可长期食用,受到广大亚健康人群的青睐。从中药饮品相关话题的互联网热度、消费者反馈及情感分析结果来看,人们对此类药食同源创新产品抱有尝鲜态度,对中医药文化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愿意支持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药食同源产品有着广阔的受众,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宣传力度、增加产品曝光率。

  3.1.2 相关产品线下布局尚缺,有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

  植提桥《药食同源产业洞察报告》显示,近两年药食同源在抖音、微博和小红书三大平台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社交媒体的营销表现突出,以药食同源为基础的滋补养生产品逐渐成为功能食品的增长点[13]。现今,“养生”不断被新消费主义解构与重塑,保健食品消费规模虽然庞大,但主要集中于网购渠道,而中药奶茶已经发展形成可推广的线下销售模式,抓住了人们期待中医食养融入生活但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制作精力的痛点。参照用户评论发现,消费群体对于药膳、中药面包、中药甜品等其他养生食品的呼声高涨,基于药食同源饮品店模式可拓展的餐饮类业务很多,该产业未来发展还可依托这些药食同源产品向不同的中医药场景与服务延申,将传统面诊、煎药和茶饮、食疗等现代消费方式结合,以解决健康调理等非治疗方面的问题,进而打造用户身边的中医“医药同源”健康管理中心。

  3.1.3 药食同源相关规定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有法可依

  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均鼓励药食同源食品的开发与应用,以促进我国食疗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中医药保健与食品行业的融合发展,使药食兼用食品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省市积极推动药食同源目录的试点与认定,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中对食药物质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同时对其安全性评价程序和要求以及风险监测和动态管理进行了规范[14];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药食同源及药膳配方食品通用要求》,规定了药食同源及药膳配方食品的分类、原料要求、生产加工要求、技术要求及标签等[15]。多省市也发布了针对药食同源商品在贸易流通领域的政策,这进一步利好中药饮片市场、中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以期通过药食同源资源的高值有效化开发与利用,赋能新时代健康产业。

  3.2 药食同源饮品产业发展劣势条件

  3.2.1 公众对药食同源概念的认知较为浅显

  相关话题评论中“是药三分毒”的提及频率较高,虽然多数人对“药膳”“食疗”等较为认可,但仍有部分人群不清楚药食同源物质的具体范围,面对新式中药饮品首先想到的还是治病、疗效方面的问题,忽视了药食同源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此外,我国食疗养生的地域基础差异较大,广东、安徽、山东、湖南、甘肃等省份习惯性重视生活化食养,药食同源的养生观念浓厚,其余地区对食品与药品的划分界线更为清晰,药食同源概念科普工作还需加强。

  3.2.2 药食同源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

  我国药食同源饮品线下布局正处扩张期,但因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的药材品类有限,同时存在药材选用与口味协调等方面的限制,不同品牌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就中药饮品市场来说,目前我国养生茶的产品形态以茶包为主,中药代茶饮多基于我国传统剂型,集中在以人参、黑芝麻、阿胶等为主的滋补养生领域。在中药现制饮品方面,国内目前既有荷田水铺、茯灵记、椿风等连锁养生茶饮品牌,及同仁堂、张仲景大药房等老字号药企跨界推出的“新中式养生”产品,也有个体开创的家庭式经营店铺,各品牌大多参照经典茶饮配方,产品清单相似度高。如何在竞争不断激烈的药食同源市场中形成无可复制的品牌优势,是商家长远发展亟须考虑的问题。

  3.2.3 产品可推广性和生产可持续性有待考究

  虽然新式中药茶饮的发展态势如火如荼,但目前产品消费大多停留在尝鲜者打卡的阶段,药食同源产品存在受众局限、流行周期短、网红属性强的问题。年轻群体孕育着养生健康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与空间,但其中赶潮流式的“伪养生”心态在掀起一阵浪潮后,似乎很难为特定产品持续造势,《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科学营养的膳食方式较难坚持,购买营养产品后有浪费的可能[2]。虽然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大众由于好奇心驱使,具有较强的尝试意愿,但很多体验者的反馈并不积极,中药饮品在口感及味道方面不占优势。药食同源饮品新兴品牌如何进一步契合“大健康”刚需消费动向,提升用户黏性和复购率,将尝鲜者转化为品牌的忠实用户,是未来话题热度降温后主要面临的问题。

  4. 结语

  创新性的中药饮品是见证中医药发展的一个切口,用新潮的药食同源产品吸引消费者打卡,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公众更多地了解中医、接受中医,将中医药文化瑰宝传递给更年轻、更广泛的群体,并借此拓展中医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但在中药饮品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挑战,如原材料超出药食同源清单的风险、长久化的原材料品控以及消费者对药食同源物质的概念认同和消费黏性等。便捷的中药饮品布局可以带领普通人从消费入门,逐步理解与接纳“医”的部分,最后引领年轻群体走向中医生活化的健康管理之路。

 

  来源:http://xbsk.njucm.edu.cn/article/doi/10.20060/j.cnki.ISSN1009-3222.2024.0275?viewType=HTML

发布时间:2024-10-18 16:02